本报记者 郭 伟 通讯员 郑博文
高效生态农业是集约化经营与生态化生产有机耦合的现代农业。近年来,盘锦市盘山县依托水稻、河蟹两大优势资源,不断优化稻渔综合种养先进模式,在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稳粮增效、粮渔双赢”的基础上,持续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盘山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推行水上种稻、水下养鱼的稻鱼共生模式。在盘锦绕阳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一排排水稻秧苗被整齐栽种于水面浮板上。经前期反复试验,如今这一生态农业种养新模式已在盘山正式进入示范阶段。
(资料图)
“地里、水里产量都很不错,亩产量1400斤左右。”谈及该项技术的优势,盘锦绕阳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王继强兴致勃勃地告诉记者,水上种植的水稻,不用施肥,鱼类带来的养分即可满足水稻生长需求,进而产出绿色有机的水稻与水产品,真正实现“一水两用、一池双收”。
每天都忙碌在示范田内的王继强,望着逐渐壮大的秧苗,开始期待这一生态农业种养新模式的丰收时刻。他表示,“这是辽宁省农科院、淡水院提供的一个新项目,通过不断努力,稻渔综合种养项目做得越做越好,科研院所的支持力度也在逐年增加,我们对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
同王继强一样忙碌的还有孙富余,作为辽宁省盘山县稻蟹种养科技特派团团长,他会定期来到盘锦绕阳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稻蟹综合种养示范区,对水稻不同时期长势及河蟹生长情况进行观察记录。这些天,孙富余与同事正忙着挑选优质蟹苗投放进稻田,开展新一轮的稻蟹生态种养试验。
孙富余向记者介绍:“化肥减施30%以上,农药减施70%以上,水稻产量不减,品质还提升了。另外,我们攻克了河蟹大规格养殖的关键技术,河蟹在3月下旬就可以放养,比传统的稻田养蟹多放养两个半月,河蟹多脱1—2次壳,70%的河蟹都能达到2两以上,3两、4两甚至半斤的河蟹都有,河蟹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达到最大化。”
依托“早放精养、种养结合、稻蟹双赢”的稻蟹综合种养新模式,有效解决了“普遍规格不大”这一困扰盘山河蟹多年的难题。
“稻田综合种养这项生态农业,是符合国家绿色农业发展要求的。像我们的示范田,水域空间充足,不光能养殖河蟹,去年还饲养了南美白对虾、中华小长臂虾、澳洲龙虾,整体生产情况都不错,产出达到预期。”孙富余补充道,在各级科研部门的扶持下,今年盘锦绕阳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始实施“渔菜共生”生态农业项目。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一直以来,盘山县把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进一步提高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鼓励引导企业带头执行盘锦大米“1+7”、盘锦河蟹“1+6”地方标准和技术规范,不断加快推进水稻、河蟹标准化生产进程。同时,盘山县积极发挥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的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推广稻蟹种养盘山模式,不断增加稻蟹综合种养面积,计划到2025年底,全县稻蟹综合种养面积达到44.55万亩。盘山县还坚持绿色创新驱动,大力发展苇田生态渔业,积极研发推广苇田鱼、虾、蟹立体生态养殖模式和苇田河蟹鳜鱼混养技术,计划到2025年,全县苇田鱼、虾、蟹立体生态养殖面积达到50万亩。不断发展的生态农业,不仅让盘山出产的大米、河蟹等农产品充满“创新力”,更持续增加产业发展后劲,让乡村振兴道路越走越宽广。
《中国食品报》(2023年06月20日05版)
(责编:高娇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