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间多印了100万亿,我国核动力印钞机根本停不下来。
2018年1月,我国广义货币存量172万亿,到了2023年1月,这个数字变成了273万亿,短短五年整整超发了100万亿。(来源:国家发改委)
理论上讲,物价至少应该上涨50%。但是,我们既没有看到房价继续猪突猛进,也没有看到工资的节节攀升,甚至生活用品的涨幅也有限。这是怎么回事?钱都跑哪里去了?
(相关资料图)
01.
想搞清这个问题,首先得知道为什么要超发货币。
看时间,货币加速超发是从2020年开始的。2020年1月,广义货币存量(M2)突破200亿;2021年1月,广义货币存量221.3万亿,同比增长9.4%;
2022年1月,广义货币存量243万亿,同比增长9.8%;2023年1月,广义货币存量273万亿,同比增长12.6%。
简单点说,自2020年起央行就以每年9%以上的增长率疯狂印钞,且到今天都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这三年发生了什么,大家都心知肚明。
在西方早早躺平时,我们选择了严格的防疫政策,前期固然保全了大多数国人生命,但凡事都有代价——三年间经济平均增长率只有4.5%,为30年来最低。
逻辑上看,原因大致可以这样概括:社会封控——企业无法开工——上下游失去订单——企业裁员——员工失业消费力降低——企业继续失去订单——企业倒闭——更多人失业。
想要打破恶性循环,最直接的办法是国家下场干预。企业没订单?没关系,国家给你下订单。比如2008年经济危机,我国大搞基建,家电下乡,村村通。
但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政府给企业下订单的钱从哪里来。税收只能应付国家日常开支,所以想花钱必须求助央行让央行扩表多印钱,当年的四万亿就是这么来的。
因此超发货币,是国家通过行政力量扩大需求从而刺激经济的一种手段,经济学上也叫凯恩斯主义。
02.
然而,2008年可以用超发四万亿挽救经济,今天却用不了了——即使你发了一百万亿都不行,因为流动性出了问题。
当年超发的钱绝大部分都流入了哪里?没错房地产。十五年内房价涨得有多离谱,不需要任何数据,只要你生活在中国,这就是不用讨论的常识。
但无论你喜不喜欢,都必须承认一个事实:
房地产行业是一个全民参与的行业,相关数据显示,房地产上下游仅配套产业就有五十多项,涉及数百项知识专业,从钢筋水泥到家电制造一应俱全。
而任泽平的一篇文章也称,房地产贡献了我国17%的GDP,其中本身增加值贡献7.3%,配套产业贡献9.9%。
所以当年的四万亿,其实是透过房地产发到了全民手里。
尽管它的代价是把全民绑上房地产这辆战车。
那么今天呢?继续看数据:截至2022年末,全年广义货币存量(M2)同比增长11.8%;但社会融资规模仅同比增长2.1%。(来源:第一财经)
这意味着M2每增长5个百分点,社融才增长1个百分点。
说白了,国家印的天文数字的钞票,只有很少一部分流入到老百姓手里。
剩下的绝大部分资金,全躺在银行金融系统里空转。
为什么会空转呢?答案反而简单:根本没处去。
社会层面:10年大基建,能修路造桥的地方早就天堑变通途;房地产高位截瘫,动一动就是天崩地裂。
企业层面:正常经营的大企业资金链稳固,不需要贷款(恒大等房企不在讨论范围),小企业又担心坏账烂账,银行也不愿意贷款。个人层面:三十年房贷才还了几年?
03.
所以,一个劲的印钞票不解决任何问题,关键是如何让钞票在社会面流通起来。
最简单的方法,全民发钱。五年印了100万亿,中国有14亿人,如果按人头平均发放,一个人能领到7.1万人民币。
一定有很多人说,这会造成通货膨胀,比如胡锡进认为:“全民发钱等于没发钱”。
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全民发钱等于没发钱”的前提是同比例发钱。
老王资产1个亿,老张资产1万块,都发10%,老王变成1亿1千万,老张变成1万1千块。
此时贫富差距并没有缩小,而是变大了。其原因在于:同比例发钱必然造成社会物价同比例上涨,即通货膨胀。
但是同额度发钱就不一样。
都发一万块,老王有了1亿零1万,老张则有了2万块。虽然贫富差距没有变小,可老张的购买力增加了一倍,老王则因为雄厚的财力,这点钱可以忽略不计。
与此同时,社会物价虽然有上涨,但和老张的购买力翻倍相比,又显得微不足道。
因此疫情期间,几乎所有的西方国家甚至印度,包括我国的港澳台地区都开启了“全民发钱”模式。这种看似不可思议的操作却是挽救民生,复兴经济的一大利器。
反过来说,如果还寄希望于自上而下的大放水,哪怕再印一千亿,都不会真正流入有需求的人手中,在金融系统空转的同时,只会造成贫者越贫,富者越富。
而唯有全民发钱,才不会存在中间商赚差价。
作者:金陵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