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热点 > >> 正文

2023建筑央企22年及Q1季报总结 建筑央企表现如何?_当前播报

来源:中泰证券 2023-05-17 11:49:24发布

一、2022年,建筑央企表现如何?

截至 2023 年 5 月 8 日,共有 59 家建筑央企(AAA、AA+、AA 企业分 别为 39 家、18 家和 2 家)有存续信用债,且均披露了 2022 年年报, 我们以此为样本分析 2022 年建筑央企财务表现。

1、盈利能力分析


【资料图】

2022 年,建筑央企营业收入中位数为 550.02 亿元,同比增长 9.02%。 中铁建、中国建筑、中国中铁营业收入规模较大,超过 10,000 亿元,中 国交建、中建八局、中国电建、中国中冶、中交集团、中建三局和中国 能建 7 家企业营业收入规模在 3,000-10,000 亿元之间,其余企业营业收 入体量小于 3,000 亿。

59 家建筑企业中,54 家企业营业收入实现正增 长,中建八局(20.09%)、中国电建(27.51%)、中国建筑国际(43.99%) 和中建国际投资(26.97%)增速超过 20%;增速同比增长较大的企业 包括中交建筑、中交疏浚和中国电建,其中中交建筑由 2021 年的负增 长转为 2022 年正增长,中交疏浚和中国电建增速同比分别增加 13.38 和 15.76 个百分点。 2022 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的建筑央企包括中建交通、水电八局、中国水 电七局、中交三公局和中国煤地 5 家企业,其中水电八局和中交三公局 同比降幅分别为 11.92%和 2.65%,中建交通、中国水电七局、中国煤 地 3 家企业由 2021 年的正增长转为负增长。

2022 年,建筑央企毛利率中位数为 9.64%,同比减少 0.18 个百分点。 2022 年,毛利率较高的企业包括中建国际投资、铁四院、中交投资,毛利率超过 20%;中国煤地、路桥集团、水电八局、中交建筑等 23 家企 业毛利率在 10-20%之间;毛利率较小的企业包括中建交通、中建二局、 中油工程、中国水电七局等 34 家企业,毛利率均在 10%以下。对比 2021 年,中建交通 2022 年毛利率同比增加 3.28 个百分点,中建材国际工程、 中交投资毛利率同比分别下降 5.48、11.07 个百分点,其余企业毛利率 变化在 2 个百分点以内。

2022 年,建筑央企信用减值损失中位数为-2.56 亿元,同比增长 35.54%。 2022 年,中交集团信用减值损失规模最大,为-96.53 亿元;中国建筑、 中国铁建、中交集团、中国交建等 12 家企业信用减值损失绝对规模超 过 10 亿元;中交路建、中交三航局、中交二航局、路桥集团等信用减 值损失规模同比增长较快。2022 年,建筑央企净利润中位数为 17.49 亿元,同比上升 16.23%。2022 年,中国建筑净利润规模最大,达 692.12 亿元,中国铁建、中国中铁、中交集团 3 家企业净利润规模在 300-600 亿元之间;中国交建、中建八 局、中国电建、中国中冶、中国能建 5 家企业净利润规模在 100-300 亿 元之间;其他企业净利润规模不足 100 亿元,其中中建交通、中建六局、 水电五局、水电八局等 12 家企业净利润规模不足 5 亿元。

59 家建筑央企中,50 家企业实现同比正增长,中交三公局、中铁隧道 局、中国煤地等增速较快。2022 年,中油工程、中建六局、中建二局、 中交三航局等 21 家企业净利润增速超 20%;路桥集团、中建交通、中 国建筑、中交一航局等 9 家企业净利润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其中中建交 通、水电八局、中建七局 3 家企业降幅超过 50%。

2、资金周转分析

2022 年,建筑央企2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周转率3中位数为 6.52 次,同 比降低 0.08 次。铁四院和路桥集团周转率超过 20 次,中交三航局、中 建一局、中交一公局、中建八局等 6 家企业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周转率 为 10-20 次,其余企业均小于 10 次。相比 2021 年,中交三航局和中建 一局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周转率提升超 2 次;中铁上海局和路桥集团下 滑超 2 次。

3、现金流分析

2022 年,建筑央企经营性净现金流中位数为 14.78 亿元,同比增长 32.62%,中交建筑、中油工程、中建二局、中交投资、水电五局等 17 家企业经营性现金流为净流出,其余企业均为净流入。净流入的 42 家 企业中,22 家企业经营性净现金流实现同比正增长,其中中建一局、中 交路建、华东院等增速较快。净现金流下滑明显的企业包括中交建筑、 中交疏浚、中国电建、中国建筑、水电五局等 19 家企业,降幅超 50%, 且其中 13 家企业由 2021 年的净流入转为 2022 年净流出。

2022 年,建筑央企现金回笼率4中位数为 100.90%,同比降低 1.32 个 百分点。其中中国煤地、水电八局、中国水电七局、水电四局、十一局、 中建七局、中铁隧道局、中建二局等 30 家企业现金回笼率较高,大于 100%;水电五局、路桥集团、葛洲坝集团、葛洲坝和中交建筑 5 家企 业现金回笼率较低,低于 80%。相比 2021 年,中国煤地、水电八局、 中国水电七局、水电四局和十一局现金回笼率同比增长超过 10 个百分点;华东院和铁四院现金回笼率同比下降超过 20 个百分点。

2022 年,建筑央企投资性净现金流中位数为-12.84 亿元,净流出规模 同比下降 44.44%。59 家建筑央企中,49 家投资性净现金流为净流出状 态,其中路桥集团、中国交建、中交一公局、中国铁建、中国中铁、中 国电建、中交集团、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葛洲坝净流出规模在 200 亿元以上;中交二航局、中交路建、中国建筑、中国中冶等 7 家企业净 流出规模在 50-200 亿元之间;49 家建筑央企中,23 家建筑央企净流出 同比进一步增长。中油工程、水电五局、中建三局、中建材国际工程、 中国建筑国际等 10 家企业投资性净现金流为净流入状态,其中中油工 程、水电五局、中建三局、中交一航局、中建七局、中铁四局、水电十 六局、中国煤地、中国建筑国际由 2021 年的净流出转为净流入,其余 企业则延续 2021 年以来的净流入状态。

2022 年,建筑央企筹资性净现金流中位数为 7.03 亿元,同比下降 45.52%,其中 37 家企业筹资性净现金流为净流入状态。路桥集团、中 国交建、中交一公局、中国铁建、中国建筑等 12 家企业筹资性净现金 流超 100 亿元;中国中冶、天航局、中建三局、中国化学工程集团等 7 家净流出规模超过 10 亿元。

4、资本结构和偿债能力分析

2022 年末,建筑央企资产负债率中位数为 74.90%,较 2021 年末降低 0.07 个百分点。中建六局、中建四局、中建材国际工程、水电八局等 9 家企业资产负债率超过 80%。对比 2021 年末,中建交通、中建六局、 中建二局、中建四局、中国能建等 9 家企业资产负债率增加超过 3 个百 分点;中交投资、中交路建、中建国际投资、中建材国际工程、中交一 航局和中国煤地资产负债率下降超过 2 个百分点。

2022 年末,建筑央企少数股东权益占比中位数为 14.32%,较 2021 年 末增加 0.25 个百分点。2022 年末,中建七局、路桥集团、水电十四局、 中交集团、中国建筑等 7 家企业少数股东权益占比超过 40%;中铁一局、 水电五局、中铁四局、中交四航局、中建交通、中国电建市政建设等 24 家企业现金少数股东权益占比小于 10%;中建七局、葛洲坝、中交三航 局、水电八局、中国中铁、中交一公局等 12 家企业较 2021 年末上升超 过 2 个百分点,中国隧道局、中国建筑、中建安装、中国核建、中国中 冶等 11 家企业较 2021 年末下降超过 2 个百分点。

2022 年末,建筑央企5有息债务6规模中位数为 182.82 亿元,较 2021 年末增长 5.98%,短期有息债务占比7 46.97%。2022 年末,路桥集团、 中国交建、中国铁建、中国建筑、中国中铁等 10 家企业有息债务规模 较大,超 1,000 亿元;中建交通、中油工程、中交上航、中建一局、水 电五局、十一局等 21 家企业有息债务规模较小,低于 100 亿元。对比 2021 年末,中建二局、中建海峡、中国能建、中建七局、葛洲坝集团等 7 家企业有息债务增速超 50%,中油工程、中交路建、中交一航局、中 国煤地有息债务降幅超 10%。

2022 年末,中国交建、中国铁建、中国建筑、中国中铁等 8 家企业短期 有息债务规模超 500 亿元,其中中国建筑、中国电建、中国能建短期有 息债务较 2021 年末分别增长 38.82%、46.59%、65.20%。中交疏浚、 中交二航局、中建交通、中油工程等 28 家企业短期有息债务占比超 50%;对比 2021 年末,中建海峡、中建六局、水电八局、铁四院、中 铁北京局和水电十四局短期有息债务占比增加超 10 个百分点。

2022 年末,建筑央企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对短期有息债务的覆 盖倍数(以下简称“现金短债比”)中位数为 0.97 倍,较 2021 年末减 小 0.34 倍,短债偿还能力略有弱化。2022 年末,中建交通、中油工程、 中建五局、中交上航、中建一局、中建八局等 28 家企业现金短债比超 过 1 倍;路桥集团、中交疏浚、中交二航局等 15 家企业现金短债比低 于 0.5 倍;中建一局、中建海峡、铁四院、华东院、水电十四局和中国 煤地现金短债比较 2021 年末下降超 1 倍。

二、2023年一季度,建筑央企表现如何?

59 家建筑央企中 47 家披露了 2023 年一季报,我们以此为样本分析 2023 年一季度建筑央企财务表现。

1、盈利能力分析

2023 年一季度,建筑央企营业收入中位数 151.66 亿元,同比降低 5.00%。中国铁建、中国建筑、中国中铁、中交集团营业收入规模较大, 超过 2,000 亿元,中国交建、中建八局、中国电建、中国中冶 4 家企业 营业收入规模在 1,000-2,000 亿元之间,其余企业营业收入体量小于 1,000 亿。47 家建筑央企中,35 家企业营业收入实现正增长,中建材国 际工程(44.47%)、中建国际投资(31.45%)、中国化学工程集团 (26.14%)、中国能建(24.19%)、中国中冶(22.39%)增速超过 20%; 增速同比增长较大的企业包括十一局、中建国际投资、中建材国际工程 和水电八局,其中十一局由 2022 年一季度的负增长转为 2023 年一季度 的正增长。

2023 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下降的建筑央企包括路桥集团、中交建筑、 中建交通、中油工程等 12 家企业;路桥集团、中建交通、中油工程、 中交投资、中交三航局、天航局、水电八局同比降幅较大,超过 10%。2023 年一季度,建筑央企毛利率中位数为 8.64%,同比上升 0.70 个百 分点。2023 年一季度,毛利率较高的企业包括中交投资、中建国际投资 和中建材国际工程,毛利率超过 15%;路桥集团、中交建筑、中交疏浚、 中国交建、中交路建等 14 家企业毛利率在 10-15%之间;毛利率较小的 企业包括中建六局、中建四局、中铁十一局、中建七局,毛利率均在 5% 以下。对比 2022 年一季度,路桥集团、十一局、中油工程和中建交通 毛利率增加幅度超 2 个百分点,其余企业变化幅度均在 2 个百分点以内。

2023 年一季度,建筑央企信用减值损失中位数为-0.12 亿元,2022 年 同期为-0.02亿元。2023年一季度,中国电建信用减值损失最大,为-11.03 亿元,其次为中国中铁和中国中冶,分别为-7.96 亿元和-5.32 亿元;中 国电建、中国中铁、中国中冶、中国铁建、中交集团、中国交建和路桥 集团 7 家企业信用减值损失绝对规模超过 1 亿元。

2023 年一季度,建筑央企净利润中位数为 5.05 亿元,同比上升 21.99%。 2023 年一季度,中国建筑净利润规模最大,达 176.48 亿元,中国交建、 中国铁建、中国中铁、中交集团 4 家企业净利润规模在 50-150 亿元之 间;中建五局、中建一局、中建二局、中建八局等 9 家企业净利润规模 在 10-50 亿元之间;其他企业净利润规模不足 10 亿元,其中路桥集团、 中建交通、水电八局、水电十四局 4 家企业净利润规模不足 1 亿元。 47 家建筑央企中,39 家企业实现同比正增长,中交一公局、中交路建、 中建四局、中国化学工程集团等增速较快。2023 年一季度,中交疏浚、 中油工程、中交二公局、中交一公局、中建二局等 16 家企业净利润增 速超 20%;路桥集团、中建交通、中建六局、中交投资等 8 家企业净利 润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其中水电八局降幅超过 50%。

2、资金周转分析

2023 年一季度,建筑央企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周转率中位数为 1.54 次, 同比降低 0.12 次。2023 年一季度,铁四院、中建八局、中建一局和路 桥集团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周转率超过 3 次。相比 2022 年一季度,铁 四院、中建一局和中建六局提升相对明显;路桥集团、中铁十一局和中 交上航下滑明显,下滑幅度超 1 次。

3、现金流分析

2023 年一季度,建筑央企经营性净现金流中位数为 19.77 亿元,同比 增长 86.21%,中交建筑、中交疏浚、中油工程、中建二局、中交投资、 水电五局等 12 家企业经营性净现金流为净流出,其余企业均为净流入。 净流入的 35 家企业中,24 家企业经营性净现金流实现同比正增长,其 中中建一局、中交路建、华东院等增速较快。净现金流下滑明显的企业包括中交疏浚、中油工程、中建二局、中国建筑、中国电建、水电五局 等 13 家企业,降幅超 50%。

2023 年一季度,建筑央企现金回笼率中位数为 94.13%,同比减小 0.85 个百分点。其中中交三航局、水电五局、中建交通、天航局、中铁四局 等 15 家企业现金回笼率较高,大于 100%;路桥集团、中国电建市政建 设、华东院、中交建筑、中国核建等 8 家企业现金回笼率较低,低于 80%。 相比 2022 年一季度,中交三航局、水电五局、中建交通、天航局等 12 家企业现金回笼率同比增长超过 10 个百分点;葛洲坝、中建八局、中 建一局、中建材国际工程、中建海峡现金回笼率同比下降超过 20 个百 分点。

2023 年一季度,建筑央企投资性净现金流中位数为-27.97 亿元,净流 出规模同比降低 48.54%。47 家建筑央企中,42 家投资性净现金流为净 流出状态,其中路桥集团、中国交建、中交一公局、中国铁建、中国中 铁、中国电建、中交集团、中国能建和葛洲坝净流出规模在 200 亿元以 上;中交二航局、中交路建、中国建筑等 6 家企业净流出规模在 50-200亿元之间;42 家建筑央企中,24 家建筑央企净流出同比进一步增长。 中交疏浚、水电五局、中建三局、中建安装、中建七局投资性净现金流 为净流入状态,其中中交疏浚、中建安装、中建七局由 2022 年一季度 的净流出转为净流入,其余企业则延续 2022 年一季度的净流入状态。

2023 年一季度,建筑央企筹资性净现金流中位数为 11.97 亿元,同比降 低 68.73%,其中 36 家企业筹资性现金流为净流入状态。路桥集团、中 国交建、中交二航局、中交一公局、中国铁建、中国建筑等 13 家企业 筹资性净现金流入规模超 100 亿元;中建五局、中国中冶、天航局、中 建材国际工程净流出规模超过 10 亿元。

4、资本结构和偿债能力分析

2023 年 3 月末,建筑央企资产负债率中位数为 75.65%,较 2022 年末 提高 0.76 个百分点。中建交通、中建六局、中交一公局、中建四局、中 建材国际工程、水电八局等 8 家企业资产负债率超过 80%。对比 2022年末,中交建筑、中交疏浚、中建交通等 6 家企业资产负债率增加超过 2 个百分点;水电五局、中建三局、铁四院资产负债率下降超过 2 个百 分点。2023 年 3 月末,建筑央企少数股东权益占比中位数为 15.19%,较 2022 年末降低 0.85 个百分点。2023 年 3 月末,中建七局、中国能建、路桥 集团、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水电十四局等 7 家企业少数股东权益占比超 过 40%;中建交通、中铁四局、中交上航、中建三局、中建材国际工程 等 17 家企业小于 10%。2023 年 3 月末,中建七局较 2022 年末上升超 过 2 个百分点,中建二局、中国中冶较 2021 年末下降超过 2 个百分点。

2023 年 3 月末,建筑央企有息债务规模中位数为 260.06 亿元,较 2022年末增长 15.39%,短期有息债务占比 44.30%。2023 年 3 月末,路桥 集团、中国交建、中国铁建、中国建筑、中国中铁等 10 家企业有息债 务规模较大,超 1,000 亿元;中建交通、中油工程、中交上航、水电五 局、十一局等 12 家企业有息债务规模较小,低于 100 亿元。对比 2022 年末,中建一局和中建海峡有息债务增速超 50%,铁四院有息债务降幅 超 10%。

2023 年 3 月末,中国交建、中国铁建、中国建筑、中国中铁等 8 家企 业短期有息债务规模超 500 亿元,其中中国建筑、中国电建和中国交建 短期有息债务较 2022 年末分别增长 38.52%、43.75%和 29.12%。中交 疏浚、中交二航局、中油工程、中建六局等 23 家企业短期有息债务占 比超 50%;对比 2022 年末,中交上航、中建一局、中建八局、中建海 峡、中交一航局短期有息债务占比增加超 10 个百分点。2023 年 3 月末,建筑央企现金短债比中位数为 0.77 倍,较 2022 年末 减少 0.10 倍。2023 年 3 月末,中建交通、中油工程、中建五局、中交 上航、中建一局、中交二公局、中建八局等 19 家企业现金短债比超过 1 倍;中建六局、中交三航局、天航局等 9 家企业现金短债比低于 0.5 倍; 中油工程、中交上航、中建一局、中建八局、中建海峡和水电四局现金 短债比较 2022 年末下降超 1 倍。

三、2022年以来,建筑央企债券市场表现

1、存续债

截至 2023 年 5 月 8 日,59 家建筑央企存续信用债规模合计 5379.60 亿 元,占全部建筑存续债规模为 79.31%。从券种看,公司债、中期票据 和短期融资券存续债分别为 2,577.70 亿元、2,235.90 亿元和 566.00 亿 元,占比分别为 47.92%、41.56%和 10.52%。 从主体评级看,AAA、AA+和 AA 存续债分别为 5,102.70 亿元、240.90 亿元和 36.00 亿元,占比分别为 94.85%、4.48%和 0.67%;从剩余期 限看,1 年以内、1-3 年、3-5 年和 5 年以上存续债分别为 2,058.50 亿 元、2,933.70 亿元、367.40 亿元和 20.00 亿元,占比分别为 38.26%、 54.53%、6.83%和 0.37%。

2、一级发行

2022 年,建筑央企信用债净融资额同比略有增长;2023 年一季度,净 融资额同比下降 19.76%。2022 年,建筑央企信用债发行规模为 3,769.10 亿元,同比增长 25.54%,偿还量为 3,640.60 亿元,同比增长 26.21%, 净融资额为 128.50 亿元,同比增长 9.11%。2023 年一季度,建筑央企 信用债发行规模为 934.70 亿元,同比增长 26.84%,偿还量为 536.00 亿元,同比增长 123.33%,净融资额为 398.70 亿元,同比下降 19.76%。具体主体看,2022 年,葛洲坝集团、中交集团、中国中冶等 17 家企业 净融资额为正;华东院、中建八局等 12 家企业发行等额债券偿还到期 债券,净融资为 0;葛洲坝、中建二局、中国中铁等 14 家企业净融资为 负,其中葛洲坝、中建二局、中国中铁等净偿还规模较大。

从发行方式看,建筑央企发债主要以公募为主,2022 年公募发行占比 99.81%,2023 年一季度为 100%。从券种看,2018-2022 年,公司债 和中期票据发行占比呈现下行的趋势,短期融资券发行占比整体呈增长 趋势。2022 年,公司债和中期票据发行占比分别为 26.24%和 15.13%,较 2018 年减少 13.06 和 35.79 个百分点,短期融资券发行占比为 58.63%,较 2018 年增加 48.85 个百分点。2023 年一季度,短期融资 券、公司债和中期票据发行占比分别为 73.61%、1.82%和 24.57%。

建筑央企债券发行愈发短期化。2022 年,1 年以内、1-3 年、3-5 年及 5 年以上债券发行占比分别为 58.82%、37.03%、4.15%和 0.00%,其中 1 年以内债券占比同比增加 4.12 个百分点,1-3 年及 3-5 年发行占比同 比分别减少 1.58 和 2.55 个百分点。2023 年一季度,债券发行以 1 年以 内、1-3 年为主,发行占比分别为 73.61%和 26.39%。 一级加权发行成本逐年下降,2022 年为 2.44%。2022 年,建筑央企加 权发行成本为 2.44%,其中 1 年以内、1-3 年、3-5 年加权发行成本分别 为 1.89%、3.24%和 3.19%,同比分别减少 0.51、0.33 和 0.41 个百分 点。2023 年一季度,1 年以内、1-3 年加权发行成本分别为 2.10%和 3.46%。

3、二级交易

二级利差看,当前建筑债信用利差较 2022 年 10 月末高 19bp,略高于 2022 年年初水平。2022 年,建筑债利差经历“平稳下行-大幅上升”的 阶段,2023 年以来,市场情绪逐渐从 2022 年末的债市调整中缓解过来,信用利差呈下行趋势,2023 年 5 月 5 日,建筑债整体信用利差为 67.20bp,处于 40%的分位数水平8,对比债市调整前,较 2022 年 10 月末高 19.48bp,较 2022 年年初高 2.11bp。分评级看,2023 年 5 月 5 日,AAA、AA+信用利差分别为 62.11bp 和 100.35bp,分处于 45%和 34%分位数,较 2022 年 10 月末分别高 21.51bp 和 20.49bp,较 2022 年年初分别高 6.73bp、低 5.46bp。

2023 年 5 月 8 日,除中国煤地外,其余建筑央企加权估值收益率均低 于 4%。估值收益率较高的企业主要包括中国煤地、华东院、水电八局 等。具体主体看,存续债余额较大的中国中铁、中国交建、中国铁建、 中国电建等加权估值收益率均较低,中国中冶、葛洲坝集团、中交二航 局和中建四局等加权估值收益率超过 3%,相对略高。

四、总结

2022 年,建筑央企营业收入中位数为 550.02 亿元,同比增长 9.02%。 59 家建筑央企中,54 家营业收入实现正增长,营业收入同比下降的建 筑央企包括中建交通、水电八局等 5 家企业。建筑央企净利润中位数为 17.49 亿元,同比上升 16.23%。

59 家建筑央企中,50 家企业实现同比 正增长,路桥集团、中建交通、中国建筑、中交一航局等 9 家企业净利 润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其中中建交通、水电八局、中建七局3家企业降 幅超过 50%。 2022 年,建筑央企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周转率中位数为6.52次,同比 降低 0.08 次。其中中交三航局和中建一局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周转率同 比提升超 2 次;中铁上海局和路桥集团下滑超 2 次。建筑央企经营性净 现金流中位数为14.78亿元,同比增长 32.62%,净现金流下滑明显的 企业包括中交建筑、中交疏浚、中国电建、中国建筑、水电五局等 19 家企业,降幅超 50%。建筑央企筹资性净现金流中位数为 7.03 亿元, 同比下降 45.52%,中国中冶、天航局、中建三局、中国化学工程集团 等 7 家净流出规模超过10亿元。

2022 年末,建筑央企资产负债率中位数为 74.90%,较 2021 年末降低 0.07 个百分点。中建六局、中建四局、中建材国际工程、水电八局等 9 家企业资产负债率超过 80%。建筑央企有息债务规模中位数为 182.82 亿元,较 2021 年末增长 5.98%,短期有息债务占比 46.97%。对比 2021 年末,中建二局、中建海峡、中国能建、中建七局、葛洲坝集团等 7 家 企业有息债务增速超 50%。2022 年末,中交疏浚、中交二航局、中建交通、中油工程等 28 家企业短期有息债务占比超 50%。2022 年末,建 筑央企现金短债比中位数为 0.97 倍,较 2021 年末减小 0.34 倍,短债 偿还能力略有弱化。

2023 年一季度,建筑央企营业收入中位数 151.66 亿元,同比降低 5.00%,毛利率 8.64%,同比上升 0.70 个百分点,净利润 5.05 亿元, 同比上升 21.99%,47 家建筑央企中,39 家企业实现同比正增长。2023 年 3 月末,建筑央企资产负债率为 75.65%,现金短债比为 0.77 倍,较 2022 年末减少 0.10 倍。 一级发行方面,2022 年,建筑央企信用债净融资额同比略有增长;2023 年一季度,净融资额同比下降 19.76%。二级利差看,当前建筑债信用 利差较 2022 年 10 月末高 19bp,略高于 2022 年年初水平。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上一篇 下一篇
x
推荐阅读 更多

2023建筑央企22年及Q1季报总结 建筑央企表现如何?_当前播报

2023-05-17

每日视点!win10无法创建桌面快捷方式请检查磁盘是否已满_无法创建桌面快捷方式磁盘已满

2023-05-17

2023黑色冶金技术专业介绍 就业前景如何-新消息

2023-05-17

共筑广东工业产业数字生态 华为云工业生态发展高峰论坛成功召开

2023-05-17

全球首个固定式长桩基海上光伏实证科研项目成功离网发电

2023-05-17

北京森林公园网络信号覆盖水平将提升,满足实时通讯、求助等需求_世界报资讯

2023-05-17

当前速看:三立期货5月17日早间内参——能化

2023-05-17

受电力需求和天然气价格下降影响 欧洲煤炭价格近两年来首次跌破100美元 环球热点

2023-05-17

不如华为轻薄!曝三星Galaxy Z Fold5 7月发

2023-05-17

微软收购动视暴雪获欧盟批准 今日快看

2023-05-17